冻伤
发布时间:2018/5/29 15:10:08 浏览数:545

  冻伤即身体表面受低温损害后局部血液循环发生障碍而产生的病变,一般分为局部冻伤和全身冻伤。冻伤多发生在手指、足趾、耳垂、鼻子等处,出现皮肤发红、发痒、红肿等。损伤在皮肤浅层,产生红紫色斑点,局部发痒、刺痛、感觉异常者为Ⅰ度冻伤;若损伤达皮肤深层,局部红肿更明显,出现水泡,内为血清样液或血性液,疼痛较剧,但感觉迟钝者为Ⅱ度冻伤;损伤达皮肤全层、皮下组织或肌肉骨骼,出现皮肤坏死(组织溃烂)者为Ⅲ度冻伤。若出现寒战,四肢发凉,发白,发绀,继之感觉麻木,四肢无力,疲乏,反应迟钝,神志不清 ,进入昏迷,出现心律失常,休克,呈冻僵状态者为全身冻伤。

  冻伤的治疗原则宜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,防止或减少伤残,最大限度地保留有生存能力的组织和患肢功能。

  冻伤的急救,首先应使病人脱离寒冷环境,把患者置于暖和的屋内,迅速脱去寒冷潮湿或紧缩的衣服鞋袜(若衣服鞋袜冻结不易解脱时,不可勉强,以免撕脱皮肤,可立即浸入温水中,待融化后解脱),进行保暖。可给予温热的食物或少量酒(病人未脱离寒冷环境时不宜饮酒)。待患者体温恢复后,可轻移患部,并可行按摩,宜柔软干净的布巾,轻轻地在患处反复按摩。

  温水快速复温是冻伤急救的关键,可采用40~42℃恒温热水浸泡。手部的冻伤,可在与体温差不多的温水中反复浸泡,可在与体温差不多的温水中反复浸泡,每次浸泡4~5秒钟后取出,直到冻伤部恢复正常体温时为上。全身性冻伤患者可将冻僵病人进行全身浸泡,一般15~30分钟,体温迅速提高至接近正常(肢体浸泡至甲床潮红有温热感)为止,不宜过久。

  对全身性冻伤病人,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、抗休克治疗等。伤口溃烂化脓或手脚变紫者须递送医院。

  急救时,若一时无法获得温热水,可将冻伤部位或冻伤病人置于救护者怀中或腋下复温。注意不可直接用火烤,也不能把浸泡的热水加热,所有冻伤部位应尽可能缓慢地使之温暖而恢复正常体温。切忌直接用雪团按摩患部及用毛巾用力按摩,否则会使伤口糜烂,患处不易愈合。对已复温的病人,不能再用温热水浸泡,否则可增重组织损伤和坏死。

  为了改善局部血液循环,减少组织坏死,还可应用封闭疗法、抗凝剂、血管扩张剂等。对冻伤局部宜先行清洁消毒,用针管吸出水泡内液,保暖包扎,Ⅰ、Ⅱ度冻伤可用樟脑软膏、桑寄生软膏或冻疮软膏局部涂敷,Ⅲ度冻伤可用暴露疗法或50%酒精湿敷,加速局部干燥,防止感染,大片组织坏死,待分界线清楚后可行手术切除或自溶脱痂植皮,有肢体坏疽者应截肢。也可应用抗菌素预防或控制感染。

  冻伤一般可以预防,特别在寒冷地区,要充分保护暴露在外的肌肤,可戴上手套、帽子等,衣着应温暖,不透风,而且松紧适度,鞋袜不要过紧,注意保持干燥,潮湿时要及时更


相关评论
    评论未找到
1/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