皮肤纹理和遗传
发布时间:2022/12/17 11:04:01 浏览数:171

    过去有一种“观手相,言祸福”的江湖人,他们与算命瞎子一样,都是利用人们的迷信心理,信口雌黄,骗人钱财。但遗传学有一门专门研究皮肤纹理(简称“皮纹”)的分支学科,叫“皮肤纹理学”,却不可与“观手相,言祸福”的江湖骗术相提并论。

  “皮肤纹理学”是一门专门学问,国内外已有专著出版。这里只能介绍一些有关常识。

  在手掌和足底表面,分布着许多纤细的纹线。若用放大镜去观察,可以看到纹线分凹凸两种,凸的称“嵴”,凹的称“沟”,就象灯芯绒面子上的凹、凸条纹。这些纹线还组成各种不同的图形,称为“纹型”,其中以手指的纹型即指纹最为重要。

  指纹有三种主要类型:弓、箕、螺。“弓”是最简单的指纹,纹线从手指一侧走向另一侧,并向指尖方向耸起成“弓”或“拱”形。正常人两手(十指)弓纹数一般小于7个,若等于或大于7个是遗传学上的异常征象。“箕”因形状略似“簸箕”而得名,纹线从一侧开始向指尖方向耸起后又返回原侧。“簸箕”的“开口”具有一定重要性。从指纹图上看,右手指上的箕“开口”于右侧或左手指上的箕“开口”于左侧称“正箕”;反之即称“反箕”。“反箕”较少见,特别是不大见于第四指(无名指)。若见到较多“反箕”,特别是出现于第四、五指时,就是遗传学上的异常征象,提示有存在遗传病的可能。“螺”又称“斗”,是以一点为中心。由许多封闭的环线或螺旋线组成的纹型。有趣的是,螺的数目和弓的数目似乎存在“反比关系”,弓越多则螺越少。有5个螺同时又有5个弓的人尚未发现过,而“箕”的数目似乎处于“中立地位”,不受螺、弓数目的太大影响,它的数目看来是“自变”的。

  手掌上的皮肤皱褶称掌褶。正常人的掌褶呈“爪”字型,上面的一撇是食指边缘.下面三竖分别为一条掌纵褶和两条掌横褶。两条掌横褶合并为一条称“猿线”,这样的手称“通贯手”。正常人仅4%左有具有“通贯手”,不少染色体病患者“通贯手”出现率大大增高,“先天愚型”患者50%具有“通贯手”。

  在第二、三、四、五指基部各有一个“指三叉”区,依次以a、b、c、d表示,在手掌基部、大小鱼际之间另有一个“掌三叉”,用t表示。将t和a、d分别相连就形成一个atd角,其大小具有遗传学意义。显然,t点位置越高,atd角就越大。我国正常人的atd角约40度左右。患某些遗传病时,t点升高,atd角增大,例如“先天愚型”患者atd角可达70度左右。

    脚掌部也有皮纹,但较难检查,遗传学意义也较小,最重要的是出现于足底大拇趾根部朝向拇趾侧的弓纹,也常是遗传学上的一种异常特征。

  许多染色体病都伴有皮纹异常。这也是本文标题的理由所在。

相关评论
    评论未找到
1/1